误区1. 整理高分词汇是关键
杜老师说:“写作并没有所谓的高分词汇。措辞应该以语义表达为准,脱离语境总结所谓的高分词汇没有意义,考试完全用不出。”
比如,表达“认为”,之前我总是在努力总结不寻常的单词、表达,试图以此增加词汇得分。
其实考官范文中出现的基本就是“think,believe,argue,claim,insist”等几个词,但是很多同学误认为“reck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表达更高级。语义决定语言表达,如果想表达“人们认为某事物会产生负面影响”,最贴切语义的表达应该是“People are worried that it might lead to several undesirable consequences”,这里“be worried that”就体现了语义,这里的认为是指人们的担忧。
类似的错误很多,比如我以前很喜欢选择夸张的形容词,误以为这样写句子很高级。
举个例子,我之前写的句子:
“There are countless/considerable/numerous benefits of…”,但其实应该是“There are quite a few/several/many benefits of…” 即准确、又到位。
所以,第一节课后我就放弃了之前刻意总结的一些误以为高分的模板句型,比如 “Undoubtedly,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advantages to … ,but I think the most obvious one should be …”,而且现在知道语言的选择一定是要充分考虑语境、语义。
误区2. 同义替换是关键
杜老师上课提醒我们中国考生对同义替换的执着体现在听说读写所有科目上,其实这是个很严重的学习误区。
就写作而言,只要不没完没了重复同一个表达就没问题。语言最小的单位是句子,所以语言的得分关键是句子整体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考官范文单词都认识但就是写不出。
此外,真正的同意替换跟单词的个数和词性没有任何关系。比如谈论到 “the Internet”,同意替换可以是“Daily tasks can be performed without meeting each other face-to-face.”
而且之前我是将所谓的“同义替换”和作文首段绑定在一起失分,误以为 “第一段不就是改写题目,背背同义替换就完了么?”——现在想想之前写作文从第一段开始就注定与6分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