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口语评分标准中,“发音”是其中一项,占据了总评分的“四分之一壁江山”。雅思注重考查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对于伦敦腔、纽约范并没有什么执念,但对于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等影响表意的因素,还是重视的。
另外,能够跳脱出固有的文化思维,用英语国家惯有的思维逻辑来表述,也是对中国同学的一大挑战,如果真的按照中国式诗词歌赋的思路来说话,就真的会在对方脑袋里画下无数个问号,影响沟通了。
为了能够顺畅地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还真得纠正下咱的“中国式口语”,快来看看问题真正出在哪,以及有什么妙招解决吧!
“奇怪在哪儿?就像卡在钢琴缝”
汉克曾经问过自己的外教: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pronunciation?
外教则直接用汉语回答说:
“你发音没问题。但是语调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
其实,但凡你看过欧美电影,就会发现外国人讲话都很“用力”。
Are you kidding me、Really、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不仅是在着急生气的时候,他们平常的对话或演讲,也都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而他们的每一句话也很可能因为语音语调和强弱变化,而传达给对方完全不同的意思。
可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你平时“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那你要么是个小学生,要么就是在春晚演小品的。
所以,当我们带着中文的语言习惯,说着没有连读、没有爆破、语调平平的英语,再加上常常搞错单词中的重音,就会让外国人很难GET到你的重点,从而产生“听不懂”的错觉。
同时,我们的“中国式英语训练后遗症”也在这一刻使了绊子——总有一些惯性错误在脑子里绕梁三日,就是不绝啊。。。
刚到美国的Joy去食堂吃饭,被后面的女同学撞到,撒了一身的菜汤:
“I am sorry!”女同学花容失色。
Joy回过头,大脑一片空白地回答道:“You are welcome.”
和Joy一样,很多留学生也是因为这样的“惯性思维”留下了许多笑话,当我们直接将中文思维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Can I have another one?”
服务生惊恐,我们的菜哪里不好吗?
“Just one more, please.”
救场。原来只是想多要一份。
那咋整?赶紧练吧
因此,口语被排在倒数第二,发音不是bug,真正该背锅的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和语音语调。
事实上,改变这些并不难,当那些在国外混迹几十年的老教授操着一口北京腔湖南腔的英语进行演讲的时候,也并没有外国人会觉得出戏。